首飞成功!长三角海岛低空物流航线开通,无人机40分钟跨岛送货刷新物流效率

       7月18日,随着一架满载工程物资的无人机从浙江舟山岱山岛标准化无人机机场平稳起飞,40分钟后精准降落在衢山岛指定区域,长三角首条海岛低空物流试验航线宣告首飞成功。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孤岛工程项目无人机运输的空白,更以“低空飞行+智能调度”的全新模式,为海岛物资运输插上“翅膀”,破解了长期以来受地形、天气制约的物流瓶颈。

       此次开通的航线是沪舟甬低空航线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舟山群岛海域每年约有40天遭遇8级以上大风,传统轮渡运输常因恶劣天气中断,物资运送时效难以保障,尤其对海岛工程建设、民生保障造成困扰。以上述首飞任务为例,岱山岛至衢山岛的工程物资以往靠轮渡运输需2小时以上,遇大风则停航,而无人机运输将时间压缩至40分钟,且不受短时恶劣天气影响,实现“风雨无阻”的稳定配送。

       航线的成功落地,是“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发力的结果。上海交通大学低空经济产业技术研究院牵头完成多岛起降点勘测,针对海岛复杂空域环境设计了智能避障航线;上海万里安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建成标准化无人机机场,配备恒温仓储、自动装卸设备,可满足工程建材、生鲜食品、应急药品等多品类物资运输需求;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作为需求方,梳理出钢筋配件、小型机械等核心物资清单,推动形成“应急优先、逐步扩容”的分阶段运营计划,首阶段即实现单日30架次的运输能力。

      从技术适配到场景落地,项目团队攻克了多重难题。为确保无人机在海岛强风环境下稳定飞行,研发团队采用抗风等级达12级的六旋翼重型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和视觉融合导航系统,可实时规避飞鸟、渔船等障碍物;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物资信息全程溯源,货主扫码即可查看运输轨迹、预计抵达时间,异常情况自动触发预警机制。首飞当日运输的工程螺栓、电缆等物资,从出库到签收全程数字化记录,签收效率提升60%。

       这条航线的意义不止于“点对点”运输。作为沪舟甬低空航线网络的先行试点,其成功经验将为后续10条获批航线提供范本——包括上海临港至马迹山、马迹山至鼠浪湖等航线,未来将串联起沪浙沿海重要港口、海岛及工业园区,形成“40分钟跨岛、2小时区域直达”的低空物流圈。例如,舟山的海鲜可通过无人机1小时送达宁波商超,上海的精密零件2小时运抵岱山岛工厂,大幅降低区域物流成本。

       首飞仪式当天,配套产业布局同步推进。上海万里安航空科技公司岱山运营中心揭牌,将负责区域内无人机调度与维护;《海岛低空物流产业发展蓝皮书(2025)》发布,明确技术标准、空域管理等8大发展方向。业内人士指出,海岛低空物流航线的开通,不仅是物流方式的革新,更将带动无人机研发、低空服务、智能仓储等产业集聚,为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望岛兴叹”到“低空畅行”,这条40分钟的跨岛航线,正重新定义海岛与大陆的连接方式。随着后续航线的逐步开通,长三角海岛低空物流将从“试点”迈向“规模化运营”,让海岛居民的生活物资更丰沛,让海岛企业的生产要素更畅通,书写出低空经济赋能区域发展的新篇章。